西方哲学史 读后随想

西方哲学史 —— 罗素 阅读笔记

限于笔力和水平有限,未能全部完成,许多细节之处也未详尽。

1)简介

​ 书籍简介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罗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因素之一。本书主要阐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描述了近三千年西方哲学与西方社会的演变,提到了从古希腊泰勒斯到近代的马克思康德杜威等数十位甚至上百位哲学家。

作者简介:

罗素出生于1872年,当时大英帝国正值巅峰,逝于1970年,此时英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其帝国已经没落[2]。他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2][3].

罗素与中国:

罗素曾于1920年访问中国,在北京讲学。在长沙时期,青年毛泽东曾担任记录员。

1960年,毛泽东和周恩来也曾向罗素发出邀请,但限于身体未能成行,但送了一本西方哲学史给毛泽东。

罗素于1922年曾发文 中国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罗素个人思想的高超,使他一直成为全球瞩目与争论的中心。在人类知识和数理方面,他的研究成果可以与牛顿在力学上的成就相媲美。但并不是由于他在这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是因为他能够把一般性的哲学思想成功地介绍给人们,他这样做,是对哲学家始终保持兴趣的最成功的范例。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

2) 读后感

要感谢罗素老哥,让我这样一个对哲学几乎一无所知,对西方历史也是一知半解的人在短短的十几个小时里窥见了一个如此新奇有趣的世界。

罗素先生笔下的这本西方哲学史或许并不能算是一本标准的史学。书中掺杂着大量的自己的观点,让人觉得仿佛是一个好友在跟你吃饭的时候纵论古今,数风流人物。从泰勒斯到毕达哥拉斯,再到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辉煌令我惊叹。穿过中世纪的黑暗,政治的统一与思想的单一化,教皇与帝王的争斗也曾一度让我觉得有些苦闷与枯燥,来到文艺复兴与近现代,新的有趣的思想又不断涌现,笛卡尔康德马克思一个个熟悉的人物在我面前不断鲜活。

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因为骨子里已经刻上了怀疑主义的烙印,罗素先生似乎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批判,他固然承认这些哲学家在那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但也不断的在指出他们的局限性以及错误。他似乎是想以这种方式让这些哲学家变得鲜活起来,把哲学推下神坛,与普通人离得更近,也似乎是想以这种方式来告诉我们要敢于去怀疑先人。

识人如读书,读书亦是在识人。感谢这本西方哲学史让我认识了一个有趣博学充满怀疑精神对这个世界怀有着善意的罗素,让我觉得自己仿佛真的有一个这样朋友在跟我纵论古今,谈笑风生。

古希腊的辉煌

古希腊可以说是西方哲学史最璀璨辉煌的时刻,我以为绝大多数的现代西方哲学都还留存着古希腊哲学的影子,甚至可以说西方哲学史几乎就是古希腊哲学的流传和发展演变的历史。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诸子百家时期。在这段璀璨的时光里,诞生了:

哲学的祖师泰勒斯Thales

万物皆数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江湖上至今仍流传着他的思想;

“永远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原子论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古希腊三杰不怕死但怕老婆的苏格拉底,因为他认为死后的世界更加美好,更加适合搞科研,不,搞哲学;

以及他的学生与爱情难解难分的柏拉图,也可以说是最早倡导同性恋的人了:柏拉图式爱情认为精神上的爱情才是纯洁的,后半句是同性之间更容易产生精神恋爱;

以及他学生的学生活在初中物理课本里的男人亚里士多德,甚至可能不至于物理课本。亚里士多德这个人爱好广泛,又喜欢写书,著作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音乐、生物学、经济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几乎影响了牛顿之前的漫长的时代。然而晚节不保,终究是被牛逼顿推下神坛,从此被钉在了初中物理课本上。当然,这人的思想在当时可以说是极为超前,为科学的萌芽与发展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甚至于他的哲学还影响至今。

古希腊的辉煌可以说是非常传奇的,至今仍被许多学者研究着。当然我们现代的思想终究是在不断进步,以现在的观点去看,那个时候的哲学家的一些思想看起来甚至有点幼稚,但是

那个自由激烈的思想不断迸发,天才而富有活力的大脑层出不穷依旧令今天的我们神往之。

太空城邦时代

我以为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或许是思想迸发的原因之一。正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也一样。制度与文化的多样化带来思想的多样化。

设想一下,若是未来,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受制于人类在宇宙中的航行速度,是否人类文明又会重回城邦时代,或者叫做星际联邦时代。不同的星球城邦之间限于地理位置以及地理隔离等因素,渐渐演变不同的制度与思想。是否又会重现古希腊的辉煌,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又是否会再度到来。

又有没有一种可能:进入太空时代之后,人类渐渐的发现物理规律似乎难以解释太空中的某些现象,人类再次被自然的力量所击倒,古老的形而上学的哲学再度复苏,宗教与神学的力量又再度兴起。

而当人类再次将星空之路打通,将不同的星球城邦文明再度连接,是否帝国又会重启。当贸易开始繁荣,商人开始在星空之间辗转,是否资本的力量又会再度归来。但是已经经历了一遍这样的历史的人类,面临同样的局面是否又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呢。未来的一万年,太空时代的人类文明,哲学思想与社会又是会怎样的发展。

事实上,我认为阿西莫夫的《基地》正是再以太空帝国的衰落为背景,写一个宗教兴起,资本兴起的故事。他设想的是两万年以后人类文明的样子。那么在未来这两万年,从地球到太空帝国时代,这段时间人类文明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是否会是真的有一个太空城邦百家争鸣的时代。

文明与野蛮:

文明与野蛮在于眼光更长远。但眼光长远是理性的,也是苦闷的,因为美好永远在将来。文明想要消灭冲动不仅要靠理性,还要靠法律道德宗教。所以说每个人都是文明与野蛮的合体,我们有时可以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有时也可以人生得意须进欢,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们除了通过理性压抑自己的欲望,也通过精神能量来扭转当下的苦闷,把此刻的努力与未来的美好结合起来,把此刻的苦难当做一种富有乐趣的挑战。感觉文明与个人在这一方面还是相对统一的,以一个文明的发展来折射到个人的命运,似乎也有一些乐趣。

中世纪黑暗时代

可以看一下阿西莫夫的《基地》,以未来的太空时代对比历史。待续

近现代:哲学与科学:

待续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的观点之所以能打动人,是人的本性与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为了生存,人不得不群居,但是人的本性一直是孤独的;于是人们用宗教和道德来约束自己,面对现实。为了将来不得不违背人的本性,这让人感到沮丧。所以当浪漫主义将大家的热情激发出来之后,人们便对宗教和道德的约束难以忍受了。人们纷纷摆脱约束和束缚,享受人性解放后的自由;他们当时没有注意到后来可能遭遇到的不幸。人不是离群寡居的动物,只要社会生活还在继续着,伦理的最高原则就不可能是自我实现。

以下为浪漫主义鼻祖卢梭的个人经历(节选自西方哲学史,未经查证,全当八卦传奇故事)

\1. 之后,她的家人发现卢梭有一个原本是夫人的饰扣。那是他偷来的,但他拒不承认,只是说是某个他喜欢的女仆送给他的。大家听信他的话,处罚了他所说的那个女仆。
\2. 之后,德·华伦夫人接济了他。德·华伦夫人也是一名新教改宗者,她是一名美丽的贵妇,因为在宗教上的贡献,她每年都从萨瓦王那里领取年金。卢梭在她家中住了将近十年,德·华伦夫人成了他的情妇,同时还是他的义母。
\3. 一位有钱的贵妇人上了他的当,两人还闹出了一次桃色事件。

\4. 1743年,在一位贵妇的帮助下,他成了当时法国驻威尼斯大使德·蒙泰古伯爵的秘书。

\5. 两年后他开始同旅馆中的佣人黛蕾丝·勒·瓦色同居,并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死去;两个人一共育有五个儿女。
\6. 他认为科学是美德的反义词,它扩大了事物丑陋的一面。例如,天文学源自迷信的占星术;雄辩术源自政治野心的需要;物理学源自无聊;伦理学则源自人类对自己的自卑认识。

“虚无主义”,不可知论与怀疑主义

(此处的虚无主义是我自己的理解)

“初因”论证认为,有限的事都是有原因的,原因也有原因,逐个类推,但这些原因不会无穷无尽,至少第一个原因是没有原因的,这就是神。——莱布尼兹

这世上的大多事物,当我们顺着因果线往上游追溯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一切都失去了指向。有人将这种上游定义为上帝或者神,便成了宗教。也有人将这种上游定义为四十二,便成了科幻。我将这种毫无指向的因果上游定义为虚无,只在下游去讨论和思考,便成了我的虚无主义。

当我把一切事物的终极因果定义为虚无的时候,也就间接地承认因果不可追溯到起点,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得知宇宙的终极秘密,以及一切事物存在的意义,这就与不可知论有些重合。

而怀疑主义,我认为极致的怀疑主义怀疑一切,自然就不可知了。当然大多数时候,怀疑主义更多的指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怀疑。罗素先生便是一个怀疑主义者,他说:“我不会为自己的信仰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我以为也是如此,一个真正的怀疑主义者,要从怀疑自身开始,但并不等于否定自我的意义,而是把怀疑主义已经融入自我的一部分,让自我在怀疑中不断进步,升华自我的意义。

我也并不认为虚无主义和不可知论是消极的,反而正是因为没有一个终极的意义存在,所以我们才有无限的未知去探索;正因为没有终点,我们才能一直在路上。对于人类而言,倘若有一天真的知晓了这宇宙中的一切奥秘,失去了一切前进的方向,那该是怎样的悲凉。当然或许,那个时候的人已不再是人,而是神了,而神的想法不是我所能揣度的。我所认为的虚无主义与不可知论,否定了因果起点的存在,但并不否认整个因果链的存在意义,所以我们依旧可以在因果链的下游去定义我们的存在我们人生价值。

写在最后:

罗素先生知识渊博,令人神往。遗憾之处是由于时间和个人水平所限,未能认真阅读原著。只能通过译者的口来与罗素先生交流。仓促读完,许多细节之处也未能一一查证思考,权当脑子里的记忆了。毕竟没有认真思考和怀疑过的东西是很难当作自己的知识的。但凡是思考过的一些观点,都给了我不少的启发。作为一个深刻的怀疑主义者,虽未全盘接受,但也是受益匪浅。许多未尽之处都要等到闲暇之时,再细细品读了。

3) 经典摘抄

希腊文明的崛起

文明人与野蛮人的主要区别在于眼光更长远,尤其在农业兴起之后。为了冬天有粮吃,夏天就开始辛苦劳作,野蛮人是不会做这样的傻事的。当理性代替冲动的时候,才能证明是真正的文明人。打猎是即兴的、冲动的,而耕种需要等很久才能收获,是理性的。眼光长远是理性的,但也是苦闷的,因为美好永远在将来,当下永远有苦难。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教义中认为人的身体不过是灵魂在世上寄托的地方,我们无以逃避,最好的净化灵魂的方式是献身无欲无求的科学事业,当一名旁观者和观察者。投身科学与沉思、观察催生毕达哥拉斯得出了数学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他认为东西肯定有界限,这种界限构成了东西的形式。如大理石雕像的形式是它的形状,如果不把大理石从山中开采出来经过雕刻,把它同山中乱石区分开来,那它的实质就是石头,而不是大理石雕像。是形式让质料有了实质,是事物的界限让它有了形式。

弗兰西斯·培根

实用性是培根哲学的基础,表现为利用科学技术,使人类发现或发明能够控制自然的力量。培根信仰传统宗教,主张哲学和神学应该分离,虽然认为从理性出发,也能证明确实存在神灵,但在他看来,除此之外的神学都是凭借启示认识的。

笛卡尔

为了使他的哲学思想获得牢固的基础,笛卡尔决心怀疑他能够怀疑的一切事物。他首先从怀疑各种感觉开始。他说,在我把所有事物都想象成虚幻时,这时的“我”一定是存在的某种东西;我明白“我思故我在”是可靠和准确的真理,就连怀疑论者的任何狂想都不能否定它,因此,我可以百分之百地断言,这是我追求的哲学里的第一条真理。这是笛卡尔认识论的核心,包含了他的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

莱布尼茨

宇宙论论证是“初因”论证的一种。“初因”论证认为,有限的事都是有原因的,原因也有原因,逐个类推,但这些原因不会无穷无尽,至少第一个原因是没有原因的,这就是神。莱布尼茨说,所有的个别事物是偶然发生的,可能它本来不存在,整个宇宙也可能是这样。按照莱布尼茨的说法,整个宇宙得有个充足的理由,它就是神。

分析哲学

与当时的哲学各学派相比,现代分析经验主义有一个有利的条件,即:不必试图一次创造出关于全宇宙的一整套理论,而是可以逐个地解决问题。

引用:

[1] 《西方哲学史》 罗素

[2] 维基百科-罗素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AF%E7%89%B9%E5%85%B0%C2%B7%E7%BD%97%E7%B4%A0

[3]古腾堡计划中伯特兰·罗素的作品